耕地,耕地是整地的中心环节,具有整地的全部作用。
①耕地的深度。耕地的深度应当根据育苗具体要求和苗圃地条件来确定。播种苗区一般情况下为20~25cm,扦插苗区则为25~35cm。耕地深度也与土壤条件有关:南方的土壤黏重,北方的土壤干旱,采取适当深耕,可以改良土壤,增加蓄水;在沙土地和土层薄的地方,采取适当的浅耕可以防止风蚀,减少蒸发;而在土层薄的地方,逐年增加耕地深度2~3cm,可加厚土层。耕地深度还与季节有关,通常秋耕深一些,春耕浅一些。耕地最好是能够达到上层翻土,下层松土的目的。
②耕地时间。耕地一般是在春秋两季来进行的,具体时间应当根据土壤的含水量而定。在土壤含水量达饱和含水量的50%~60%时,其耕地效果好又省力。在实际工作中,可以通过经验来判断,用手抓一把土捏成团,从1m高处自然落下,若土团摔碎,便可进行耕作。在北方一般在浅耕后的半个月内进行耕作。秋耕能够消灭病虫害和杂草,改良土壤,还能有效地利用冬季积雪,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。在秋季风蚀严重的地方,可以进行春耕。春耕常在土壤解冻后就立即进行,耕后应及时耙地,以防止水分的散失。对于冬季土壤不冻结的地区,可在冬季或早春进行耕作。
③耙地。耙地是在耕地后所进行的土表耕作措施。耙地是为了达到把土壤耙碎,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管,混拌肥料,平整土地,消除杂草,保蓄土壤水分的目的。耙地一般在耕地后就立即进行,有时也要根据苗圃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来确定。若是在土壤黏重的地方,也可在第二年春耙地,可以通过土壤晒堡来改良土壤。耙地要求耙平耙透,以达到平、松、碎。
④镇压。镇压作用就是破碎土块,压实松土层,来减少土壤中较大的缝隙和空间,减少水分的蒸发,促进耕作层的毛细管作用。镇压可在耙地后进行,或作床(畦)、作垄后,或播种前、后进行。黏重的土地或是含水量较大时,一般不能进行镇压,以防土壤的板结,这样就不利于出苗。
⑤中耕。中耕是在苗木生长的季节进行的松土工作,一般是结合除草来进行的。其目的就是除草、破碎土壤、疏松表层土壤、切断土壤毛细管、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以及改善通气条件,为根系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。
快活林25年专注园林绿化,产品涵盖:生根剂、树木营养液、涂白剂、杀菌剂等园林养护品,为上万工程提供养护管理方案。公司拥有15位研发技术老师、43条全自动水剂、粉剂、乳油灌装线 ,工厂占地100000余平方米。开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,全国各县市拥有上千经销代理点,方便当地就近取用。
中威快活林http://www.zwkhl.cn,25年专注园林绿化养护,更多养护技术方案请 电话咨询15737183093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咨询热线
18838958061